1.两次培养基用的配方都一样,为什么一个凝固的特好,一个就凝固不了?
答:培养基的凝固与否无外乎有下列几种情况:
(1).琼脂批次有变,没有做批次试验,沿用以前的用量造成不足。
(2).大量元素重复加入,或大量元素母液配制时出错。
(3).pH值调的过低,或有活性炭高压灭菌时间过长,造成蔗糖分解量剧增,影响培养基的pH值降低较多。
(4).加入新的天然附加物,或附加物过多。
2.75%的酒精和70%的酒精有什么区别,组培时用哪种好?
答:酒精的70%和75%都是可以的,但往往由于桶装酒精的浓度达不到95%,这样按照70%的配制就达不到要求了,因此我们一般是桶装按照75%的配,瓶装则按照70%的配。
3.大型灭菌器在灭菌的时候总会出现个别瓶子破裂的现象,请问什么原因?是温度过高,压力过大,还是内部冷热不均造成的呢?
答:高压灭菌造成玻璃瓶的破裂,特别是大型灭菌装置,我想最主要还是在放气冷却时造成的。究其原因,应该是在放气时,由于容积较大,压力在不同位置(内外部)的变化速度并不相同,致使瓶内与瓶外的压力差距较大,如果是封口膜,表现的可能就是塑料膜的破裂。
4.初代培养时,外植体出现发白,慢慢枯死,是什么原因?
答:外植体的初代培养出现这种情况,是比较好理解的。大田植物材料离体以后,进入不同环境中继续生存代谢,需要一个过渡。首先,植物材料要吸收培养基的养分,不再是根吸收,盐类浓度相对于离体的植物材料的吸收能力可能是过量的,植物材料褪色就是叶绿素形成受阻和细胞代谢受阻,另外还有培养基养分供应的有效性滞后,另外还有植物材料本身内含物向培养基的流失等等。建议在初代培养阶段最好先采用空白培养。
5.做无毒苗的快繁,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培养基,能不能帮我推荐一种?
答:关于组培快繁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下列两种途径:
(1)、外植体-愈伤组织-再生芽-继代-生根-出苗
(2)、外植体-丛生芽-继代-生根-出苗
至于采取那种途径,需要彻底了解所选组培植物的生物习性,包括繁殖方式,顶端优势,萌孽生根能力等。
6.一般情况下KT的母液应该配成多大浓度?IAA能高压灭菌吗?高压灭菌成分会变吗?
答:KT一般配成0.05-0.1ppm。IAA极不耐高压灭菌,一般采用过滤灭菌。
如果利用高压灭菌其分解率会在85%以上,致使其作用不明显。
7.请问植物病毒检测的简便方法?
答:由于经过脱毒处理,即使未完成脱除病毒的植株,其体内病毒的含量也会较低,常常在最初的一、二次病毒检测中呈阴性,因此有人建议在前18个月内,必须对植株进行若干次检测。目前常用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有可见症状鉴定、寄生鉴别、抗血清检测、电镜检测、分子检测等。可见症状鉴定法较简单,但准确性差,对于不表现可见症状的隐症病毒几乎无效;而电镜检测、分子检测虽然检测准确率高,但设备昂贵,尤其电镜不可能每个组培室都配备,故未在生产上广泛运用;目前生产上,国内外仍主要采用鉴别寄主的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植物病毒。
8.组培苗生长环境有何特点?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提高移栽成活率?
答:组培苗炼苗是组培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技术体系,提高炼苗成活率是决定组培成败和降低组培成本的关键。试管苗一般在高湿(100%)、弱光(3000-4000Lux)、恒温(25℃)下培养,生长的植株有以下几个特点:(1)、叶片无保护组织(角质层、蜡质、表皮毛等),加之细胞间隙大,气孔开张大,因此水分散失较快,易于萎蔫。(2)、根无根毛或极少,并且有些从愈伤组织上发育的根与芽的疏导组织不相同,因此吸水能力较弱。而当炼苗移栽时,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湿度降低、光照增强、温度升高、温差变大。具有以上特点的组培苗,在此环境下,叶片失水较严重,根系吸水能力不足,即吸水量小于蒸腾水量,从而造成植物萎蔫,炼苗失败。另一种情况是,空气温度上升要比基质温度上升快,而根系的吸水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是成正比的,当气温升高时,加之湿度较低,叶片蒸腾急速增加,此时基质温度上不去,根系吸水能力不够,造成蒸腾大于吸水的失衡状态,从而萎蔫死亡。要想获得高的炼苗成活率就得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提高出瓶苗的质量,提高其抗逆性,生根前的壮苗、理想的生根配方和生根培养环境的调控是关键;另一方面就得有针对组培苗特点创造一个适宜的炼苗环境,比如保证空气湿度,平衡空气和基质的温度平衡关系等。
9.有些植物在组培生根阶段会把大量元素和糖减半,根据什么来判断是否需
要减半?
答:在组培过程中,我们提起配方往往只局限于激素的配比和添加物的使用,
其实对基本培养基的构成和培养条件(温度、光照、湿度、PH等)都属于配方的范畴。在这方面的调整主要是根据实际培养状况灵活调整。在生根阶段,试验证明培养基高渗透势或液体培养基有利于营养素和激素的运转,有利于根的发生和形成,因此大部分植物在生根过程需要调整基本培养基的组成。但具体需不需要应该通过对比试验确定。
10.什么是滤纸桥生根?
答:1)滤纸桥生根技术是分化苗直接瓶外生根技术,其作用主要是简化生根环节,提高炼苗成活率,降低组培成本,同时还可以对污染苗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
11.人工种芽的形成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工种芽?
答:一个完整的人工种子是由体细胞胚、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三部分组成。
它的优势在于:(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省地省工,可直接播种。(2)、人工种子制作时,可加入营养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固氮菌、杀虫剂等。(3)、以用于生产人工种子的体细胞胚,可以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生产,效率极高。(4)、一些珍贵种苗或树种可以通过人工种子,加速其生产应用。
存在问题:(1)、并非所有植物都能培育出大量高质量的体细胞胚。(2)、目前的人工胚乳和种皮还不够理想,不能有效防止微生物的腐蚀。(3)、人工种子的贮藏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2.在组培中胚状体在外部形态上是如何与愈伤组织区别的?
答:大量实验证实,植物体细胞具有成胚的潜力,由体细胞形成的胚状体叫体细胞胚。一般情况,体细胞组织形成愈伤组织之后3周内,在愈伤组织上出现大量胚,这些胚是由愈伤组织外层细胞以及深部细胞起源的。在离体或活体条件下,体细胞经原胚期、球形胚期、心形胚期、鱼雷胚期和子叶期等阶段形成的胚叫体细胞胚状体。从外植体或愈伤组织表面产生胚状体的情况较为常见。
从愈伤组织向球形胚过渡的标志是细胞的活跃分裂形成一团致密的没有表皮层
的细胞团结构,可以明显地与疏松的愈伤组织区分开。
鉴别胚状体的标准:(1)胚状体具有极性,也就是说胚状体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在其相反的两端分化,分别出现茎端和根端,是一种单极性结构。(2)在组织学上,胚状体的维管组织与母体植物或外植体的维管组织一般没有联系,
其维管组织的分布呈“Y”字形。而根或芽的分化,里面长出原形成层束,与愈伤组织形成的或外植体中的维管组织往往相连。
13.如果在配制母液时,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参在同一个罐子内,会对植物有影响吗?
答:母液配制,主要是考虑到母液稳定性问题,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浓度很高的大量元素中的阴离子,对微量元素的金属离子来说是过量的,因此若混在一起,微量元素中的金属离子会很容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沉淀,从而失效。长时间使用这样的母液,就会发生生理病害,比如缺素症(黄叶,叶不展,萎缩变脆等)。建议使用干粉式培养基。
1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为什么只用蔗糖而不用葡萄糖?为什么动物培养的培养液中用葡萄糖而不用蔗糖?
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植物与动物的生理机制去思考。植物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就是植物是自养型的(光合作用)而动物是异养型的(外部吸收代谢)。植物光合产物是多糖(二碳糖以上,包括蔗糖),贮藏产物形式是淀粉,而淀粉的合成前体就是蔗糖。蔗糖=葡萄糖+果糖,所以蔗糖的合成必须同时要有葡萄糖和果糖,其实植物也只能吸收葡萄糖和果糖。在组织培养中加入蔗糖,经熬煮和高压灭菌后就会分解成植物能够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形式。其实这样看来在组培中,植物也有部分异养的特点,如果在培养基中缺少任何一种糖的形式,植物在自养能力(光合,呼吸,产物代谢等)较差的情况下,就难免会影响其生理代谢。与植物不同的,动物是异养型的他不需要淀粉的积累,也没光合作用,动物细胞本身所处的生理环境和代谢方式就决定了它对糖形式的要求了。
15.如何利用组培技术培养一棵未知植物?
答:作为未知植物的组培,我想应该归为珍稀植物材料的范畴。一是数量有限,二是不曾命名,三是无文献可查。这种材料如果性状优良,进行组培快繁是相当必要的。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开展工作:(1)、观察植物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植物归类和属种划分。(2)、确定植物的繁殖方式(分蘖、种子、扦插、根茎等),比较组培繁殖的优势。(3)、根据植物特性(顶端优势,萌蘖能力等)确定组培发生方式。(4)、小量无菌外植体系的建立,确定高效外植体获得方法。(5)、大量外植体群体建立,诱导分化配方设计。(6)、确定最好分化的继代配方。(7)、生根配方设计与确定。(8)、试管苗出苗。(9)、大田栽植,观察组培苗生物学性状,与母本比较鉴别,确定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10)、工厂化繁殖,市场化运作。